封面新闻记者 陈远扬 “千年佛国惊现九龙浴太子石刻”“全国仅有的几处九龙浴太子石刻,我们居然在安岳县两板桥易家沟发现了”......  杂草清理前。(网络视频截图) 近日,有自媒体博主发布视频称,四川资阳市安岳县两板桥镇巴岩村发现一处“九龙浴太子”题材的石刻,是当地清理崖壁杂草后才重见天日的。7月2日,封面新闻从巴岩村一名村干部处了解到,该处造像刻于1984年,同期造像还包括“千手观音”“华严三圣”等题材,此前属于没人管理状态,后期准备弄成一个避暑休闲的打卡地。安岳石窟研究院也证实,该处造像属现代雕刻作品,未被纳入文保点。 据悉,“九龙浴太子”石刻题材源于佛教经典中释迦牟尼诞生的故事。该题材常见于石窟、寺院之中,如重庆大足宝顶山大佛湾第12号龛就有“九龙浴太子图”石刻。2024年2月,大足石刻研究院官方微信公众号刊文中提到,在九龙浴太子图的上方,为圣迹池,池水常年沿着该图,下流至大佛湾谷底,匠师在此处设计为口吐冷暖二泉的九龙,龙口长伸,池水沿着龙口,终年冲洗着刚刚诞生的释迦太子,溪水又沿着卧佛前弯曲的水渠,流向谷底。这一设计,既满足了造像题材中需要口吐冷暖二泉的龙,更是将天然形成的水渠,自然地融入到石刻艺术之间。 而在泸州市泸县玉蟾山,同样也有“九龙浴太子图”。该龛石刻高1米、宽0.6米,雕刻十分精细。据玉蟾山风景区讲解员介绍,每当大雨天的时候,山崖上的水会顺着崖壁流进石窟上方的一个水槽,水槽里的水装满之后,就会溢出来,流过龙的身子,从龙的嘴巴里流出来,出现“九龙浴太子”的场景。  清理杂草后的“九龙浴太子图”石刻。 “小地名叫堰塘湾,这个题材是参照了大足石刻那个来刻的。”安岳县两板桥镇巴岩村村委会副主任何永强介绍说,1984年当地村民集资雕刻了这处“九龙浴太子图”,旁边还刻有“千手观音”“华严三圣”“十八罗汉”等题材的石刻造像,并修建有庙宇,后因无人管理逐渐荒废。而其中的“九龙浴太子图”,由于刻于没有遮挡的崖壁之上,常年有雨水浸润,后被杂草所覆盖。 何永强就出生于1984年,在他的印象中,小时候经常到此游玩,“这两年看到都长草了,觉得还是很可惜,就想能否清理出来,弄成一个打卡点。”于是,何永强自费找来村民清理崖壁及周边环境的杂草,重现了“九龙浴太子图”。在此期间,就有自媒体博主拍摄相关视频并发布至网络平台。  “九龙浴太子图”旁边还刻有“千手观音”等题材的石刻造像。 “我从小在石羊长大的,如果是真的,春节一定来玩。”“感觉还多有意思呀,具体在哪?”不少网友留言道,还有人给出建议,“开个清静的茶馆,山泉茶馆!” 据悉,安岳县被誉为“中国石刻之乡”,现存唐宋摩崖石刻造像10万余尊、经文近40万字,分布在全县46个乡镇(街道),其中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10处。而两板桥镇地处安岳县东南端,与重庆大足区接壤。 (受访者供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