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学期伊始,19岁的大学生小李(化名)像往常一样去操场晨跑。 阳光正好,微风拂面,她步伐轻快地沿着跑道前进。可就在此时,她突然感到一侧下腹部传来一阵撕裂样的剧痛,瞬间脸色发白,冷汗直冒,不得不蹲倒在地…… 被同学紧急送医后,小李很快被确诊为“黄体破裂”。 长沙市妇幼保健院专家介绍,在女性的月经周期中,卵巢排卵后形成的“黄体”是一个生理性结构,它在周期中扮演重要角色,但偶尔也会引发急症,即黄体破裂。 一般来说,黄体破裂主要有两种原因:自发破裂和外力作用。自发破裂即黄体内血管破裂,导致出血及压力增高;外力作用包括剧烈运动、奔跑、跳跃或高强度训练;性生活期间腹部受压;咳嗽、便秘等引起腹压骤增的行为;或妇科检查操作力度过大等。 黄体破裂典型症状表现为突发一侧下腹剧痛,伴随症状因出血量不同而异:轻度疼痛为初始剧痛后转为隐痛,出血少,可自行止血;重度疼痛则持续剧烈腹痛,伴肛门坠胀、恶心呕吐、头晕乏力、面色苍白等,严重时可发生休克,需紧急就医。 专家提醒,一旦怀疑黄体破裂,应立即就医,挂妇科急诊;就医前尽量保持平卧,减少活动,不要服用止痛药;医生通常会通过问诊、妇科检查、B超(判断盆腔积液及卵巢状况)及后穹窿穿刺(抽吸判断是否有内出血)来确诊。 “黄体破裂虽无法完全预防,但可降低发生风险。”专家提醒,女性应了解自己的月经周期,黄体期(通常为下次月经前14天左右)需格外注意,避免在此期间进行剧烈运动或高强度锻炼;性生活时尽量避免过度冲击腹部;保持大便通畅,避免过度用力;积极治疗慢性咳嗽。 专家强调,黄体破裂是女性特有的急腹症,虽起病急,但只要及时诊断和处理,通常预后良好,不影响生育功能。多加关注自己的身体周期,有助于及早识别风险,维护健康。 潇湘晨报记者梅玫 通讯员熊仁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