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自贡市贡井区人民法院审结一起拒不执行判决罪案件,被执行人朱某因拒不履行25000元债务及迟延履行期间的债务利息判决义务,被依法追究刑事责任。该案件的成功办理,彰显了司法机关打击拒执行为的坚定决心,有力维护了法律尊严与当事人合法权益。
PART 01案情回顾
该案源于一起普通的运输合同纠纷,朱某在运输新鲜莴笋到自贡市某农商市场过程中因其自身原因导致莴笋被损坏。双方约定朱某应承担货物损失并于规定期限内支付。期限届满后朱某没有按协议履行,久拖不还,原告冉某某起诉,法院判决该协议有效,朱某在约定期限内未履行义务,承担全部货物损失,于本判决生效之日起十日内支付冉某某25000元。 判决生效后,朱某自恃居住在巴中,长期从事运输业务,法院对其无计可施,拒不履行生效判决所确定的付款义务,声称“有钱我也不还!”。该案申请执行立案后,面对执行法官的多次传唤,均置之不理,甚至扬言“我就是不想还!”。法院认为朱某长期从事个体货物运输,有一定的收入来源,具备履行能力,将该案相关线索移交公安机关立案侦查。经公安机关查明:朱某为躲避执行,使用妻子的微信收取货款、运费等共计450000余元,其收入用于生活及其他开支,拒不偿还欠款。 经检察机关审查,认为朱某行为构成拒不执行判决罪,向法院提起公诉,法院依法进行公开审理。
PART 02庭审现场
在最后陈述时,朱某深刻反思:“我不应该漠视法律,早知道一开始就还了,现在不仅要还钱,还多了个案底”。
法院综合考虑朱某的犯罪情节、悔罪表现及社会危害性,依法以拒不执行判决罪判处其拘役一个月,缓刑二个月。
PART 03红梅法官提示
“法律权威不容挑战,司法判决必须执行。”即使标的额小,也绝不允许任何规避、抗拒执行的行为存在。此次对朱某的惩处,不仅是对其个人违法行为的惩戒,更是对社会的有力警示。任何试图挑战司法权威、践踏法律尊严的拒执行为,都将受到法律的严厉制裁。
法条链接
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公安部于近日联合发布《关于办理拒不执行判决、裁定刑事案件若干问题的意见》(法发[2025]8号),自2025年7月1日起施行。 一、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和公安机关办理拒不执行判决、裁定刑事案件,应当分工负责,互相配合,互相制约,依法惩治拒不执行判决、裁定犯罪。 二、拒不执行判决、裁定刑事案件,一般由执行法院所在地的公安机关、人民检察院和人民法院管辖。
三、人民法院在办理案件过程中,发现负有执行义务的人涉嫌拒不执行判决、裁定犯罪的,应当制作案件移送函及执行情况说明,并将已经掌握的证明犯罪事实的相关证据材料等一并移送有管辖权的公安机关立案侦查。
四、人民法院向公安机关移送时,应当附以下证据材料: (一)证明犯罪嫌疑人身份情况的证据材料; (二)证明犯罪嫌疑人负有执行义务或者协助执行义务的证据材料; (三)证明犯罪嫌疑人有能力执行判决、裁定确定的全部或者部分义务的证明材料; (四)证明犯罪嫌疑人有拒不执行判决、裁定行为的证据材料; (五)证明犯罪嫌疑人拒不执行判决、裁定相关情节或者造成后果的证据材料。
五、对人民法院移送涉嫌拒不执行判决、裁定罪的刑事案件材料,公安机关应当接受,制作受案登记表并出具回执。 公安机关经审查认为符合立案条件的,应当在七日内立案审查;案情重大疑难复杂的,审查期限可以延长至三十日。经审查认为不符合立案条件的,应当在审查限期内作出不予立案决定,并将不予立案通知书送达移送案件的人民法院。
六、公安机关立案后,应当及时开展侦查工作,并依法对犯罪嫌疑人采取强制措施。公安机关应当及时对犯罪嫌疑人通过隐藏、转移等手段处理的涉案财产依法采取查封、扣押、冻结措施。
七、公安机关不予立案或者立案后撤下案件的,应当在七日内函告执行法院并说明理由。执行法院认为公安机关应当立案侦查而不立案侦查的,可提请人民检察院予以监督。
八、人民检察院经审查,认为公安机关应当立案审查而不立案审查的,应当要求公安机关书面说明不立案的理由。公安机关应当在收到通知书后七日以内,书面说明不立案的情况、依据和理由,连同有关证据材料回复人民检察院。人民检察院经审查,认为公安机关不立案理由不能成立的,经检察长决定,应当通知公安机关立案,公安机关应当在收到通知书后十五日以内立案。 人民检察院在审查办理执行监督案件中,发现负有执行义务的人涉嫌拒不执行判决、裁定罪的,应当将本意见第四条规定的有关案件材料移送有管辖权的公安机关,公安机关接受刑事案件材料后,应当制作受案登记表并出具回执。公安机关经审查认为符合立案条件的,应当立案侦查。
九、人民检察院对公安机关提请批准逮捕的,应当在法定期限内审查并作出是否批准逮捕的决定;对公安机关移送审查起诉的,应当及时审查,符合起诉条件的,应当依法提起公诉。
十、人民法院对涉嫌拒不执行判决、裁定罪案件,应当依法进行审理并作出判决。
十一、申请执行人有证据证明同时具有下列情形,人民法院认为符合刑事诉讼法第二百一十条第三项规定的,以自诉案件立案审理:(一)负有执行义务的人拒不执行判决、裁定,侵犯了申请执行人的人身、财产权利,应当依法追究刑事责任的;(二)申请执行人曾经提出控告,而公安机关不予接受控告材料、在接受控告材料后三十日内不予书面答复、决定不予立案,或者人民检察院对负有执行义务的人不予追究刑事责任的。
十二、人民法院向公安机关移送拒不执行判决、裁定罪案件材料,公安机关决定不予立案或者在接受案件材料后三十日内不予书面答复,或者人民检察院对负有执行义务的人不予追究刑事责任的,人民法院应当告知申请执行人可以依法向有管辖权的人民法院提起刑事自诉。 人民检察院向公安机关移送拒不执行判决、裁定罪案件材料,公安机关决定不予立案,人民检察院认为公安机关不立案理由成立的,应当告知申请执行人可以依法向有管辖权的人民法院提起刑事自诉。
十三、申请执行人以负有执行义务的人涉嫌拒不执行判决、裁定罪向人民法院提起刑事自诉时,应当提交以下材料: (一)刑事自诉状; (二)证明自诉人身份的证明材料,自诉人的法定代理人、近亲属告诉或者代为告诉的,应当提供与自诉人关系的证明材料和自诉人不能亲自告诉的证明材料;
(三)作为执行依据的生效法律文书、执行案件受理通知书等证明材料;
(四)证明犯罪嫌疑人负有执行义务或者协助执行义务、有能力执行而拒不执行的证据材料;
(五)公安机关不予接受控告材料或者超过三十日未予书面答复的证明材料或者公安机关出具的《不予立案通知书》,或者人民检察院出具的《不起诉决定书》;
(六)人民法院认为应当提供的其他材料。
十四、人民法院立案部门对申请执行人提交的材料进行审查后,对于符合立案条件的自诉案件,应当及时立案。人民法院应当及时对犯罪嫌疑人通过隐藏、转移等手段处理的涉案财产采取查封、扣押、冻结措施。
十五、自诉案件立案或者审理过程中,自诉人要求复制已由执行法院收集和固定,证明其人身、财产权利受到侵犯的证据,执行法院应当及时提供。
十六、被告人下落不明的,人民法院可以请求公安机关协助查找,公安机关应当依法协助。
十七、自诉人在判决宣告前,可以同被告人自行和解或者撤回自诉。
十八、人民法院在执行过程中,发现国家机关工作人员涉嫌利用职权妨害执行的,应当及时将违纪违法线索移送相关纪检监察机关或者人民检察院依法处理。
十九、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公安机关应当建立联席会议机制,确定专门人员,加强沟通交流,强化监督制约,确保本意见贯彻执行。
二十、本意见自2025年7月1日起施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