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根据《2025/2026四川银行四川省城市足球联赛竞赛规程》的要求,四川省足协已完成对运动员的资格审核,正在对参赛运动员名单进行公示。
据了解,成都大学体育教育专业的两位“00后”学子——孔书翰与周宏扬双双成功进入公示名单,将分别代表成都、德阳出战。 孔书翰:从兴趣班走到赛场冠军 孔书翰是成都大学体育教育专业大四的学生。看到名单的那一刻,他刚刚结束在成都某律师事务所一天的实习工作。 “看到我自己的名字的时候,太激动了!”孔书翰难掩兴奋,“有机会代表成都征战‘川超’,太骄傲了!我已经跟着教练组训练两三天了,队友们热情都特别高,大家都想为成都争口气!” “最开始踢球是在小学三年级,出于好奇报了足球兴趣班,一踢就停不下来了。”回忆起与足球的初遇,孔书翰的语气里满是怀念。“家里人也很支持我踢球,经常来看我的比赛。一家人有时间就会坐在一起看足球比赛。”  球场上的孔书翰(穿红色球衣) 踢球十多年,这位足球少年的履历上也写下了诸多亮眼成绩:代表四川省和成都大学出战,曾获得成都市足球联赛冠军、四川省锦标赛冠军,还荣获第二届全国青少年运动会男子足球项目比赛冠军等。 丰富的比赛经历,成了他打磨心态的“磨刀石”。孔书翰称,最让他难忘的,是2025年全运会的备战经历。当时球队刚组建两个月,高强度训练让一些队友萌生退意。外出友谊赛提前淘汰的结果,更让队伍士气跌到谷底。“那时候累得想放弃,但主教练一直给我们打气,我也告诉自己:连这点苦都扛不住,以后什么事都干不成。”靠着这份韧劲,孔书翰和队友们咬牙坚持,最终捧起冠军奖杯,“现在想起来,那段一起拼的日子最珍贵。”对于即将出战“川超”,他信心十足。 周宏扬:对足球的喜欢刻进骨子里 成都大学体育教育专业大三学生周宏扬入选的是德阳队名单,“有机会替家乡出战,很荣幸!” 周宏扬表示,暑假期间看到“川超”的召集令后,自己就提前开始健身、减重、练下肢爆发力,为训练做足准备。 关于和足球的缘分,周宏扬称,小学五年级参加班级比赛时,自己还只是个“门外汉”;六年级时,因身高优势被德阳市队教练看中,才真正踏入专业训练的大门。“进德阳市队那一刻,我就觉得好像离不开足球了,后来进了省队,对足球的喜欢直接刻进骨子里。” 不过,周宏扬的足球路并非一帆风顺。“1.86米的身高,是我足球路上的‘敲门砖’,也是‘绊脚石’。”初高中时,因骨龄检测比实际年龄大半年,他两次面临“无法打同年龄段比赛”的困境。“第一次被省队叫回德阳,说我‘不行’;第二次让我去高年龄段的队伍,实训一周时间决定能不能留下。”那时,周宏扬不仅要面对训练压力,队友还常常觉得他年纪小、踢得差。  球场上的周宏扬(穿4号球衣) 不服输的他选择“用努力说话”。队友休息的时候,他泡在健身房、去球场加练。一年后,他因为表现出色,获得了去俱乐部的机会。“那一刻我明白,足球不仅是一项运动,还提升了我的抗压能力,坚定了我的意志,这些比获得冠军更重要。” 如今,大三的周宏扬不仅是成都大学校队的一员,还开了一家足球俱乐部,学员已有几百人。“跟着德阳市队的师父学技术时,总有人问我能不能带孩子训练,我就‘摸着石头过河’开了俱乐部,想把自己的经验传给更多喜欢足球的孩子。” “能为家乡踢球,是我的荣幸!我只想脚踏实地做好每一次训练,打好每一场比赛,不辜负德阳球迷的期待。德阳雄起!”周宏扬说。 红星新闻记者 张瑾 张佳迎 编辑 张莉 来源:红星新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