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封面新闻报道,山东德州的李女士称,14岁女儿小云(化名)与济南一家MCN公司签下合同,6个月发了1.3万元工资,因不堪忍受公司一些做法强行退出后,被起诉索赔1.7万元损失。“这个机构瞒着家长跟未成年小孩签的合同,里边几十条‘公司有权做什么’,几乎没有我小孩有权做什么的内容。” 此事看似是一起劳务纠纷引发的个案,但暴露出当下直播、短视频等行业存在的乱象。 我国法律严禁用人单位招用未成年人。未成年人保护法第六十一条规定,“任何组织或者个人不得招用未满十六周岁未成年人,国家另有规定的除外”。同时,该款强调,“营业性娱乐场所、酒吧、互联网上网服务营业场所等不适宜未成年人活动的场所不得招用已满十六周岁的未成年人”。劳动法第十五条明确规定,“禁止用人单位招用未满十六周岁的未成年人”。 小云与该MCN公司签约时,年仅14岁,属于未成年人,没有完全民事行为能力。值得注意到的是,事后,该公司竟让女生父母补签了“监护人同意书”,妄图用这种方法规避法律责任,实在是吃相过于难看。 网红经济的快速发展成就了一批网红主播。不少人只看到了一些网红主播的名利双收,却没有看清网红背后的幸存者偏差。一些无良的MCN机构剑走偏锋,为了逐利,已经开始将黑手伸向未成年人,利用未成年人心智不成熟、社会经验匮乏、法律意识薄弱,以及部分家庭监护缺位或维权能力不足的软肋,以打造“网红儿童”、“网红主播”等噱头,诱导未成年人签下苛刻的合同,把索要巨额违约金当成生财之道。 目前,当地多部门已对涉事机构进行调查。女生所在地区也提供了协助措施,劳动监察已与济南方面联系处置,司法局等部门组织了优秀的律师,免费提供法律帮助。 流量本没有错,但流量产生的来源必须健康。 2021年,中央网信办就曾明确强调,严禁16岁以下未成年人出镜直播。但有的平台依然存在审核管理不到位等问题,个别MCN机构试图绕过监管,知法犯法。这也说明,当下,行业乱象的原因之一在于违法成本较低,整治仍需多方形成强大合力。 对于平台来说,应强化监管,推动源头治理。严格按照未成年人出镜直播相关条款,加强对MCN机构的监管,严格审核MCN机构签约主播以及相关账号出镜主播的资质。对安排未成年人出镜直播的网络账号以及背后的MCN机构,应采取“一刀切”的拉黑处理,从源头上杜绝未成年人参与直播。只有斩断伸向未成年人的“黑手”,才能让每一个孩子都能在安全、健康、和谐的环境中茁壮成长。 14岁女生身陷MCN公司的事件看似是一起劳务引发的纠纷,实则在给每个人敲响警钟。未成年人的身心健康和合法权益,绝不能沦为流量经济的祭品。 上游新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