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积分
- 34619
- 威望
- 4473 点
- 铜板
- 20161 枚
- 西秦金币
- 0 个
- 鲜花
- 55 朵
- 在线时间
- 8668 小时
- 注册时间
- 2016-12-1
|
华为入职后,那个帝国理工毕业的女孩,让父母藏起了笑容
一捧沙ss
2025年11月5日 甘肃
朋友的孩子进了华为,可两口子脸上却没多少笑意。
女孩是同济大学的底子,又去英国帝国理工读了计算机研究生,妥妥的“学霸顶配”。回国找工作时,北京邮储先抛来橄榄枝,可她去北京待了几天,不喜欢那座城的节奏,转头扎回了待过四年的上海——这座更合她心意的城市,成了新的战场。
上海的机会很快来了两个:移动的技术岗和华为。父母一门心思劝她选移动,国企稳定、压力小,是“铁饭碗”。可没人知道,那个“技术岗”70%都是销售,要跑企业、拓市场。女孩是典型的理工生,性子沉静寡言,最不擅长与人周旋,再加上不是上海本地人,没资源没人脉,看着那堆推销指标,只能打了退堂鼓。
她其实也怕华为,早听过那儿的工作节奏有多快、竞争有多狠,心里藏着点“想躺平、求舒服”的小念头,打从心底发怵那种“卷”。父母还在劝:“先去移动试试,做不下来再转岗,国企不会随便辞人。”可女孩犹豫再三,还是选了华为——她只想安安静静做份纯粹的技术活。可入职后的高强度,还是超出了她的承受力。每天被任务追着跑,加班成了常态,曾经对技术的热爱,渐渐被疲惫磨得没了棱角。父母看在眼里,疼在心里,鞭长莫及,什么也做不了。
外人眼里,“华为”两个字就是风光无限的标签,可标签背后,是年轻人被现实推着走的身不由己,是父母看着孩子挣扎却无能为力的心疼。
我们总羡慕别人站在高处的荣光,却忘了每个光鲜的选择里,都藏着不为人知的妥协与辛苦。明明想逃开“卷”的漩涡,却不得不为了心底那点对“纯粹”的坚持,咬牙扎进去——这是当代年轻人的无奈,也是父母们藏在皱纹里的叹息。
生活从不是非黑即白的选择题,那些看似光鲜的答案背后,往往藏着只有自己才懂的重量。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