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北京市朝阳区一居民住宅发生火灾,造成一名84岁老人不幸遇难。据悉,老人家中原本配发了联网式独立烟感报警器,但未及时安装联网,导致错失早期预警与救援良机,令人痛心。 突发火灾老人不幸离世 10月9日10时57分,北京市119指挥中心接到报警。朝阳区某小区一居民住宅发生火灾,该居民家中有一名长期卧床、行动不便的老人。4分钟后,消防救援人员到达现场。消防员邹晓勇描述:“消防车刚到小区门口,我们就闻到了烟味,在楼下,能看到老人家窗口冒着滚滚黑烟。”
火灾事故现场 遇难者家属刘先生回忆,他外出买菜回来时发现三楼的家中正冒着烟,“一开门烟就出来了,进去那时眼就睁不开了,就这会功夫,楼道就黑了”。消防员进入室内时,明火已蔓延至客厅,几十秒内搜救出老人。11时11分明火被扑灭,但老人不幸遇难。
火灾事故现场封闭 近日,事发楼层楼道内仍残留很重的烟熏痕迹及气味,过火的房门已被烧黑。目前,火灾原因正在进一步调查中。 据事发社区工作人员介绍,此前属地街道曾为辖区内老年人等重点关爱人群统一配发具备声光警报与远程信息推送功能的联网式独立烟感报警器,事发老人家也在配发范围。 “的确给我们家发了烟感报警器,也领回来了。”遇难老人的家属表示。
火灾事故现场 事发小区物业工作人员表示,老人家属签收后,并未按照指引安装联网,而是将报警器闲置在电视柜上。火灾发生时,报警器未能发挥早期预警作用,失去了通知家属与物业的关键时机。 这样一个简单的小白盒 究竟能发挥多大的作用呢? 10月5日凌晨1点多,正在外地旅游的北京市民程先生被一通电话惊醒,电话来自安装在92岁父亲家中的联网式独立烟感报警器。接到报警后他立即通过监控发现家中充满白烟,随即联系保姆处置,避免了更大损失。(详细报道:北京一市民国庆出京游,凌晨接到父亲家中火警提示……) 目前,联网式烟感报警器已成为家庭防火的重要设施。在朝阳区居民张先生家中,这个使用了四五年的白色小装置多次发挥作用。张先生表示:“我脑子不好使了,做饭容易糊锅,这个东西还真管用,声音比较大。” 消防人员现场测试显示,报警器在接触烟雾约3秒后即发出高分贝警报,同时通过云智能安全平台将报警信息推送至消防救援站及消防专员手机。呼家楼消防救援站消防员董伟男介绍,系统会显示报警人员的姓名、住址和电话,便于快速出动处置。 消防提示: 定期清理家中安全隐患 北京市已为20余万户消防安全重点关爱人群配发联网式独立火灾报警器。针对此次火灾,消防部门再次发出安全提示,呼吁社会与家庭共同携手,成为老年人等重点关爱人群身边的“安全守护人”。 定期“扫扫雷”:帮助检查家中电气线路、电器和燃气灶具,及时消除老化、破损等安全隐患。 顺手“清清爽”:协助清理家中、楼道等处堆放的纸箱、旧物等可燃杂物,降低火灾荷载,畅通“生命通道”。 耐心“提个醒”:用他们能接受的方式,反复叮嘱“做饭不离人”“卧床不吸烟”。 务必“装到位”:正确安装并确保联网式独立烟感报警器处于正常工作状态。只有启用它才能成为火场中的“生命哨兵”,为逃生和救援争取宝贵时间。 来源:北京发布据北京新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