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5月 虹梅路地道内发生悲剧 58岁的殷阿姨 骑自行车下坡进入地道时 连人带车摔倒 伤势过重 2天后在医院离世 殷阿姨的女儿王女士质疑:地道出入口约40米长的下坡路上,多达14条连续减速带铺成“连环阵”有必要吗?记者走访现场发现,连续铺设的减速带“减速”效果有限,反而衍生了其他安全隐患。但是,相关部门对减速带引发的争议诉求表示“为难”。  骑车摔倒不幸离世 5月6日晚9时许,王女士接到紧急电话,说母亲“出了交通事故”,已被送医抢救,伤势严重。她火速赶到上海市第六人民医院。“我到时,母亲已被推入手术室。手术结束后,又被送进ICU病房。”2天后的5月8日中午11时02分,王女士母亲殷阿姨伤势过重不幸离世。 王女士告诉记者,母亲在柳州路上一家如家酒店做保洁工。5月6日晚7时55分,母亲下班回家,骑自行车进入虹梅路地道。“地面监控拍到了她进入地道的镜头。但母亲是如何摔倒的,并没有被镜头捕捉到。”警方赶到时,殷阿姨倒在隧道内距离坡脚约10米的路面,且处于逆向车道上。 记者从王女士提供的相关视频中看到,报警的是一名外卖小哥。民警赶到时,医疗急救人员已经展开急救处理。王女士讲,母亲在被送到医院、进入ICU后一直昏迷,手术进行了5个小时。 医院死亡诊断为:创伤性急性硬膜下出血、创伤性脑疝、左额顶局灶性大脑挫伤伴出血、创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创伤性液气胸、创伤性皮下气肿。 司法鉴定没有碰撞  记者目击 飞速下坡 记者实地走访,虹梅路地道位于沪闵路高架和中环路立交下方,供非机动车出入的口子有3个。在出事的地道出入口,记者看到,出入口坡道系一半入一半出,短短的一段坡道,约40米长,连续铺设的双向减速带却多达28条,几乎密集到每两步一条。虽然入口处有“非机动车必须下车推行严禁骑行”的牌子,但根本无人遵守。这里车辆出入频繁,繁忙时几乎一秒一车,飞速下坡,在通过一条条减速带时,车子都会明显跳动一下,而在坡道中间位置,还设置有一段平坡,于是非机动车到这里时,一个不留神更会增加一个“趔趄”。   记者还走访了该地道另两个出入口,坡道上同样密集铺设了同规格的减速带,双向分别设有24条和32条。 市民争议或存隐患  相关部门 合理改进 记者联系了地道养护管理单位徐汇区市政管理中心。工作人员介绍,虹梅路地道建设于1996年,根据竣工图纸,3个出入口均被验收为“非机动车推行道”。出入口坡度的纵坡比是13.3%,远超现行标准5%。而5%或8%以上,则为陡坡。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实施条例》,道路或者交通设施养护部门、管理部门应当在陡坡路段,设置警告标志和安全防护设施,且电瓶车不得超过每小时15公里。  (来源:新民晚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