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痛不痒,一查竟是癌症?”“年年体检,发现时却已是癌症晚期?”这样的案例无论在日常生活中还是新闻中并不少见。 事实上,很多时候并非我们忽视了身体的信号,也并非体检的疏漏,而是某些癌症天生属于“隐匿癌”,其发病过程悄无声息、不痛不痒,很多人在发现时已是癌症晚期。
不痛不痒,一查却是癌症! 今年50岁的亮先生(化名)是温州人,经营着一家小工厂,生意做得风生水起。几个月前的一天上厕所,他不经意发现自己的尿液颜色带点红,心里咯噔一下。此后他每次上厕所,总是会下意识看看。 不过这血尿时有时无,颜色也多变——从粉色到红色,再到后来变成酱油色,就算他有意识地提醒自己多喝水好像也没啥改变。然而,由于身体上并没感觉任何疼痛不适,去医院检查的事情便一拖再拖。 直到2月后,他才到医院检查。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泌尿外科副主任医师朱意通过膀胱镜的检查结果诊断为——膀胱癌。 
膀胱镜检查结果,浙大一院图 医生介绍,膀胱是人体的“尿液蓄水池”,等攒到一定量了,就会提醒你该起来上厕所了。通常来说,这个蓄水池是比较“耐造”的,但是如果每天都往里面倒“毒水”,四周池壁的细胞可能就会躁动,部分异常细胞就开始疯狂“繁殖”,聚集在一起就会变成一个个“小疙瘩”,这就是膀胱肿瘤/膀胱癌。最终医生经过手术,切除掉了他病变膀胱。①
这5种“不痛不痒”的癌症,
很多发现已是晚期 其实并不是所有癌症都会出现明显的信号和不适,有些癌症天生就是“悄无声息”,特别是下面这5种,很多人发现已是晚期。 1. 肝癌——强大的代偿能力 为什么很多肝癌发现时已是晚期?这主要有2个原因,一是肝脏没有痛觉神经;二是肝脏强大的代偿能力。厦门大学附属中山医院肿瘤内科主任医师潘战和曾在肿瘤专科医生公号刊文介绍,肝脏是典型的“沉默器官”,哪怕受到了一些损伤,也不轻易“喊疼”。代偿能力强,肝脏长了肿瘤也仍可以功能正常,等到真的明显有症状,那这个时候很可能不是早期了。② 河南省肿瘤医院肝胆胰外科主任韩风曾接受媒体采访介绍,有人做过实验,一只被切掉2/3肝脏的小白鼠,3个月后,它的肝脏可恢复正常大小。所以,即使肝脏已经被肿瘤侵蚀过半,但只要肝脏1/3的肝细胞在正常运转,不影响身体代谢,肝功能化验是不会显示异常的,身体也可能没有明显不适感。“这也就解释了,为什么一些患者能吃能喝、不疼不痒的,肝脏上的恶性肿瘤却已经有拳头那么大了。”③ 2. 肺癌——没有痛觉的神经 很多肺癌发现时已是中晚期,甚至出现了转移。上海市肺科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主任医师胡洋曾接受人民日报健康客户端采访时表示,“人类的肺部缺乏明显的痛觉神经,出现问题时机体反应往往并不明显,加之肿瘤早期并不会引发炎症反应刺激,因此肺癌早期患者基本无法自我察觉。临床上早期肺癌几乎都是通过体检或者意外检查发现的。如果患者因出现症状前来就诊,多数已发展到中晚期。”④ 
肺癌发病率和死亡率都占恶性肿瘤的第一位 3. 胰腺癌——癌中之王进展快 胰腺癌也被很多医生称为“癌中之王”,经常在发现时就已经是晚期。这主要是因为胰腺位于腹腔深处,常规体检难以触及;同时,胰腺癌生长迅速,相对于一些发展缓慢的癌症(如某些前列腺癌、甲状腺癌),胰腺癌的生长速度通常比较快。从早期发展到晚期所需的时间相对较短,留给早期诊断的“时间”很窄。 4. 卵巢癌——深藏在盆腔深处 卵巢位于盆腔深处,空间相对较大。在卵巢肿瘤生长的早期阶段,体积很小,不会压迫或侵犯邻近器官,也不会引起明显不适。同时缺乏像宫颈癌(巴氏涂片)或乳腺癌(钼靶)那样简单、有效且广泛应用的筛查方法。 5. 肾癌——强大的代偿能力 很多肾癌发现都是偶然发现,这主要是因为肾脏的位置较深,早期肾脏肿瘤可能不会压迫到重要的结构,因此不会产生疼痛或其他不适感。而肾脏也是一个具有强大代偿能力的器官(特殊情况下一个肾脏就能维持生命)。所以,肾脏肿瘤可以在相当长的时间内“静悄悄”地生长而不被发现。
5种“隐匿癌”的预防筛查建议 5种“隐匿癌”一般的常规体检很难发现,需要通过专门的癌症筛查方法,这些“筛查金标准”方法要知道!⑤ 
1. 肝癌——肝脏B超+甲胎蛋白(AFP) 肝癌筛查的“金标准”是血清甲胎蛋白(AFP)+肝脏B超检查。建议男性35岁以上、女性45岁以上的肝癌高危人群应进行筛查,每6个月筛查1次。 2. 肺癌——低剂量螺旋CT筛查 低剂量螺旋CT筛查是肺癌筛查的“金标准”。对于肺癌高危人群,建议行低剂量螺旋CT筛查。比如:40岁以上,吸烟≥20年包或戒烟不足15年者、被动吸烟者(二手烟)、有慢性肺部疾病史或肺癌家族史者,都属于肺癌高危人群,建议定期筛查。 3. 胰腺癌——肿瘤标志物+B超/CT 肿瘤标志物CA19-9、CA125、CEA等结合腹部B超、CT、MRI检查、超声内镜、PET/CT检查是胰腺癌筛查“金标准”。40岁以上有胰腺癌家族史或糖尿病史者、长期吸烟、饮酒、高脂肪饮食者,慢性胰腺炎反复发作者都属于胰腺癌的高危人群。 4. 卵巢癌——肿瘤标志物+B超检查 肿瘤标志物血清CA125检查及经阴道超声检查是筛查“金标准”。携带BRCA1/BRCA2基因突变者,有卵巢癌、乳腺癌或其他相关肿瘤家族史者,未生育或晚生育的女性都属于卵巢癌的高危人群。 5. 肾癌——肾脏B超检查+尿常规 B超检查、尿常规检查是筛查“金标准”。对于35岁以上的人群,建议每年进行1次筛查;对于50~70岁这一肾癌高发年龄段的人群,更应定期进行筛查。 最后,如果发现自己最近出现持续疲劳、体重骤降、大小便习惯改变等信号,即使不痛不痒也要引起重视,必要时就医检查。
来源:健康时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