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针对基孔肯雅热(简称“基孔”)的核酸检测成为公众关注点。 许多人疑问:为何确诊基孔肯雅热必须依赖核酸检测?这背后的科学原理是什么?它是否意味着疾病具有强传染性?检测时间为何需要数小时?是否存在更便捷的替代方法? 7月29日,记者专访佛山市第一人民医院感染科主任医师、主任助理严海明,逐一解答这些关键问题。 核酸检测: 诊断病原体感染的核心手段 核酸检测之所以是确诊基孔肯雅热的“金标准”,核心在于其检测对象——病毒的遗传物质(核酸)。每一种病原体,包括病毒、细菌等微生物,都拥有独特的基因组(核酸)。当人体感染基孔肯雅病毒后,病毒会在体内复制,其核酸片段便存在于患者的血液等样本中。  核酸检测的目的,就是通过特定的技术手段,在样本中寻找并识别出这些特定的基孔肯雅病毒核酸片段。若检测结果为阳性,即可确认患者感染了该病毒。这类似于诊断肺炎需要借助胸部CT或X光片,诊断心脏问题需要心电图——核酸检测就是针对特定病原体感染的一种精准诊断方法。不仅基孔肯雅热,登革热、新冠病毒感染等许多传染病的确诊,核酸检测都是核心手段之一。 核酸检测≠人传人风险: 传播途径是关键 严海明表示,需要特别澄清的是,进行核酸检测的人数增多,绝不意味着基孔肯雅热具有强大的人际直接传播能力。核酸检测本身只是一种常见的医学诊断手段,用于判断个体是否感染了病毒,它与疾病的传染性高低并无直接关联。  基孔肯雅热是否会在人际间传播,完全取决于其特定的传播途径。该病毒主要通过蚊媒,也就是花斑蚊叮咬传播,即使两个未感染者近距离接触一名基孔患者,只要没有携带病毒的蚊子作为媒介,病毒也无法直接在人与人之间传播。呼吸道、消化道或日常接触并非基孔肯雅热的传播途径。 公众无需因核酸检测的普遍开展而产生不必要的焦虑或恐慌。检测的核心目的是及时发现感染者,以便进行医疗干预和疫情监测,而非预示传播风险的急剧升高。 检测流程详解: 为何需要4-6小时? 不少市民反馈,从采样到获取核酸检测结果通常需要4到6小时。这个时间并非无故拖延,而是由严谨的实验室检测流程所决定。样本送达实验室后,需要经历几个不可或缺的关键步骤:包括样本预处理、核酸提取、核酸扩增(PCR)、结果判读与分析、报告生成。此过程需要精确的温度循环和时间控制。每一步都需要严格的操作规范和一定的时间保障,因此,4-6小时的检测时间是基于当前技术条件和确保结果准确性的必要流程所需。  暂无替代检测方法 目前唯有血液核酸检测 面对核酸检测的时间需求,市民自然会询问:是否有像新冠抗原自测试剂那样更便捷的替代检测方法用于基孔肯雅热? 严海明表示,目前答案是否定的。目前,市面上尚未出现获得官方批准、可用于基孔肯雅热快速筛查的抗原检测或抗体检测试剂盒。虽然在新冠等其他呼吸道传染病中,鼻咽拭子、口咽拭子是常见采样方式,但对于基孔肯雅热,尚无充分证据支持通过这些途径的样本进行检测的可靠性和有效性。因此,抽血进行核酸检测仍是当前确诊基孔肯雅热的唯一推荐和可靠手段。  “大家切勿轻信市面虚假宣传,不要购买和使用任何声称可以快速检测基孔肯雅热的非正规试剂或产品,这些产品不仅无效,还可能出现错误的结果。基孔肯雅热的典型症状包括发热、剧烈的关节疼痛、皮疹等。如果您或家人出现这些相关症状,切勿自行诊断或用药,应尽快前往正规医疗机构就诊。”严海明说。 专家提醒,医生会根据市民的症状和流行病学史进行评估,并在必要时安排规范的血液核酸检测。只有通过专业的医疗检测和诊断,才能准确判断是否感染基孔肯雅热,并获得及时有效的治疗。 来源:健康佛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