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雨微风,水波不兴,鱼儿游荡。 “今天是个钓鱼的好天气。”像往常一样,74岁的钓鱼爱好者安国勇将钓竿斜挎在肩膀,骑上电动车,哼着小曲儿,奔向村头的小河。每天早上6点到10点,或是下午是3点到6点,不戴帽子,不涂防晒霜,几十年钓下来,老人的脸被太阳晒得黝黑发亮,就连脖子和手臂都像涂了层巧克力酱。 “晒掉一层皮,钓起一条鱼”。由于“美黑”成果过于硬核,安国勇一下子走红网络,被网友们称为“巧克力”大爷、“八级钓帝”。而在这场“黑色幽默”狂欢的背后,也藏着这位老人的人生轨迹和纯粹信仰:坚持兴趣,快乐生活。  正在钓鱼的安国勇 “巧克力”大爷是如何练成的? 唐山市林西镇钱家庄村,兰泉河泛起微波,因为它的存在,引来一批又一批钓鱼爱好者,安国勇就是其中之一。稳坐在水边,他粗糙的手指灵活地将鱼饵穿在钩上,随着“唰”的一声轻响,鱼线在空中划出一道弧线,没入水中。 钓鱼圈里有句老话:“新手看装备,高手看肤色。”根据肤色深浅,钓鱼爱好者一共被分成了八个级别,最高一级的钓鱼爱好者,肤色犹如酱油和老抽,因此被称为“钓帝”。而安国勇这一身“巧克力”色的炼成,一看就知道是久经“烤”验,不是一年两年能够晒成的。  安国勇肤色与记者对比 “我年轻时不这么黑,但是照你们现在的白小伙儿还差点劲。抛去胳膊、手背、脸,身上别处也没这么黑。要是我早这么黑,谈对象咋相亲呢?”安国勇笑着,向记者展示起自己的肤色。他伸出胳膊,常年暴露在外的黝黑小臂,与短袖遮掩下的黄色皮肤泾渭分明。“从小就下洼子里划水抓鱼,十来岁就开始钓鱼,这么多年一直没扔。个人也没啥别的爱好,一天不钓就总觉得有事没干,反正到点儿了就跟线牵了似的,都往钓鱼这方面想,越钓越有意思。在河边儿待着,比东家长西家短的强多了。” 安国勇解释,其实这身独一无二的“战袍”,离不开鱼竿,但不仅源于鱼竿,也来自土地。“现在家里还有15亩地,种一茬秋麦,一茬玉米。”此外,他还在镇上的水果超市卖西瓜,自己经营,自己出售。“卖完了才回家,长期在地里,有时晚上还要看瓜。”每天起早贪黑,风吹日晒,皮肤也渐渐“黑化”。“好在现在基本上实现了机械化,收拾完了地里的活儿,就想着出来钓鱼玩儿了。”  安国勇在地里收麦子 六十年“钓龄”,过程比结果更重要 安国勇的心,终究被河边的风牢牢拴住。这一钓,就是六十年。 起初,他是用自己捉的蚯蚓作饵,现在更多是用买来的饵,鱼竿也没什么讲究,都是儿子送的。要是问他钓鱼技术如何,得到的回答是,“个人始终没什么好的技术,就是喜欢钓鱼。” 在安国勇看来,四季垂钓各有妙处:春钓生机勃勃,夏钓清凉惬意,秋钓收获满满,冬钓宁静致远。这种与自然节律同频共振的生活方式,让他始终保持着旺盛的生命力。“冬天就是在河上钻一个洞,站在冰面上钓。冰要是太厚了,打孔都费劲。冰太薄也不行,站上去水往上冒,那得赶紧往后撤。” 他钓过的鱼也不算少。“鲶鱼、鲤鱼、黑鱼都钓过。早些年的鱼多,随便一竿下去就能钓上几条,现在没那么好钓。”在他的记忆里,最辉煌的战绩是多年前钓上的一条两三斤重的黑鱼。“这么长,相当不好钓。”安国勇边说边比划,当然,钓不到也是常态。“那个倒不理会,钓鱼都成了一种游戏,享受这个乐趣。” 安国勇的垂钓之举,并非孤舟独影,他有几个“黑闺蜜”,几个人经常结伴外出钓鱼。“我们几个钓友都一块儿,一招呼就走。一个76岁,一个77岁,一个81岁,我年龄最小,晒得最黑。”他的儿子同样是一位钓鱼爱好者,父子二人经常并肩坐在河边,一聊就是大半天。“钓鱼需要耐心,现在的年轻人能有个爱好,干一个事能坚持下来就挺好。”  安国勇与钓友们出发钓鱼 用着老年机,不懂数字化,却意外走红 安国勇的人生也并非一直与钓竿为伴。 年轻时,他曾离开家乡,到城市里闯荡。因为家庭原因,他放弃了工作,回到村庄。恰恰是半耕半钓的生活节奏,让安国勇找到了生活的平衡点。走红之前,他的生活原本与“流量”毫不沾边。直到镇上、县里的陌生人开始登门拜访,他才懵懂地听说自己成了“网红”。 “啥?网红?我说这不胡扯吗?起初我认为就是个笑谈,根本没想过当什么网红,上岁数人哪懂这个呀!”安国勇不懂什么是“数字化”,至今仍用着老年机,只为与家人通个话。得知自己走红的“流量密码”正是那身极具视觉冲击力的黑色皮肤,他大笑起来。“黑了35年到40年了,外头冷不丁接触的人,看着我黑点觉得稀奇。”面对外界对他肤色的好奇甚至担忧,他豁达依旧,“有人问我是不是有啥毛病?我活这么大岁数,三四十年没啥毛病,没病我去医院找病去啊?” 看到视频这个爱钓鱼的“巧克力”大爷,网友们还给他起了个响亮又贴切的名号——“八级钓帝”,对于这个带着江湖气的称呼,安国勇也坦然接受,“老铁们这么叫,咱也没有啥。”  安国勇接受海报新闻记者采访 只要能动,“竿”不能停 如今,年逾古稀的安国勇,身体依然硬朗。除了视力有些下降,他耳聪体健,精神矍铄,他将这归功于长期的户外活动与愉悦的心境。“我年轻时脾气也很大,钓鱼最是磨练心性,现在年纪大了,经历的事情也多了,很多事想得开,快乐最重要。” 恰似传统文化中“钓胜于鱼”的智慧,安国勇享受的是凝望浮漂时心无旁骛的宁静,是抛竿收线间全身协调的运动,是与老友相伴的河畔时光。 暮色渐浓,安国勇开始收拾渔具。今天的收获不多,但他脸上看不到丝毫沮丧。“明天还来。”这句话他说了几十年,仿佛只要生命之河仍在流淌,他的钓竿,就不会停歇。“能动弹就钓,就当养老了,要不干啥去?” 海报新闻记者 朱晓冲 首席记者 李子骄 河北唐山报道 (来源:海报新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