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自贡市深入践行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在省委省政府的坚强领导下,直面全省气象条件、地理区位最差等不利客观因素,以“四聚四力”破题开路,推动大气污染防治从“被动管控”向“激励驱动”转变,从“末端治理”向“源头防控”转变,从“单一管控”向“系统施治”转变,从“行政推动”向“全民共治”转变。上半年,全市大气污染防治工作取得“124”的好成绩,PM2.5浓度均值38.2微克/立方米,绝对值在全国168城市排78名,同比上升36位,上升位次位居全省第1;PM2.5浓度均值同比下降15.3%,改善率位居全省第2;优良天数率80.1%,同比增加2.1个百分点,改善率位居全省第4;环境空气质量综合指数3.94,在全国168城市排59名。其中PM2.5、优良天数率两项核心指标双双刷新有监测记录以来最优成绩,实现了在不利地理气象条件下的空气质量逆势突围,为全省大气污染防治提供了鲜活的“自贡样本”。
一是聚焦机制创新,激发治理活力。构建“激励杠杆+科技支撑”的治理新模式。在政策激励方面,创新实施大气污染物“以减定补”差异化奖补机制,统筹2000万元专项激励资金,根据氮氧化物、挥发性有机物等污染物类型和实际减排量实施阶梯式奖补。在交通减排领域,出台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三年行动计划,设立2300万元专项资金池,通过“报废更新补贴+购置税费减免”组合政策,累计淘汰老旧机动车9000余辆,新增新能源车4115辆,带动新能源汽车渗透率提升至42.6%。在扬尘管控方面,创新道路“以克论净”机制,建成智能喷淋降尘系统5套,配合走航监测车每日开展积尘负荷动态监测,形成“监测-预警-处置-复核”闭环管理机制。 二是聚焦源头控制,提升协同效力。通过制定重点任务清单和夏秋季攻坚方案,构建全链条治理体系。在源头治理上,大力推进清洁原辅材料替代,严格管控高污染生产要素,积极培育环保绩效企业;坚决淘汰落后产能,全面取缔2蒸吨以下生物质锅炉。在过程减排中,加快实施烧结砖瓦行业整治提升、工业锅炉低氮燃烧改造等重点工程。截至目前,完成低(无)挥发性原辅材料替代企业116家,压减和治理烧结砖瓦生产线55条,推进工业锅炉低氮燃烧改造项目61个,成功创建环保绩效B级及以上企业22家,氮氧化物和挥发性有机物协同减排质效得到有效提升,为完成全年大气污染防治目标奠定坚实基础。 三是聚焦重点领域,深挖减排潜力。以精准治污为导向,聚焦重点区域与面源污染两大攻坚方向,靶向施策提升大气污染治理效能。在重点区域和领域减排上,紧盯排放量前30的重点企业,量身定制深度治理减排两年行动计划,明确治理标准、整改路径及实施节点,系统推进陶瓷、玻璃、工业涂装等传统行业的转型升级,通过技术改造、工艺革新等举措,推动产业绿色化发展,目前已完成6家企业治理任务,实现污染物减排34吨。针对面源污染“点多面广”的治理难点,积极探索秸秆露天焚烧管控新模式,精准划定禁烧区域,探索粉碎压缩、无人机转运等,确立“七个不烧”原则,探索实施秸秆分批次有序试点焚烧管控,稳步推进秸秆从“全域露天禁烧”向“精准有序试烧”过渡,有效削弱秸秆无序焚烧污染影响。 四是聚焦污染应急,凝聚社会合力。健全大气污染应急处置机制,构建“部门联动、上下协同、社会参与”大环保格局。部门联动方面,气象、生态环境等多部门协作,通过加密气象监测、强化人工增雨、运用雷达走航等科技手段精准溯源,督促行业减排;上下协同建立“市—区—镇”三级体系,对异常数据和高值区域实施全流程闭环管理,快速处置污染源;社会参与领域,推出重污染预警公交优惠政策,依托“乡村环保茶馆”等平台培育“0.1微克”等大气志愿服务队伍,吸纳志愿者800余名,持续拓宽监督渠道。截至目前,已较预测减少污染天20天,大气污染应急处置和空气质量保障能力得到显著提升。 供稿:自贡市生态环境局(大气环境科、办公室)
|